痛处与痒处美文(共3篇)-凯发旗舰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痛处与痒处美文,本文共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痛处与痒处哲理故事
痛处与痒处哲理故事
痛与痒,是身体极平常的两种反应,也寓意某种人生经常要面对的困苦。生活要快意,先得把它们的方方面面看清楚。苏东坡有一个有趣的概括,说,痛可以忍,痒难忍。这确实是每个人都能用生活经验证明的道理。细究起来,痛之所以可以忍,或许有其生理上的科学原因。如果说心理上,是因为我们拿它没有办法。当然可以用止痛药贴止痛膏,但不方便,成本大,效果却未必好。痒难耐,并且经常突然来袭,如雷击般让人酥麻痛苦,仿佛天地就只剩那一块痒的皮肤。气势虽汹汹,但只要抬抬手,挠挠,痒意就消失,轻松与快意袭来,痛快至极。如此,怎能任痒嚣张?“痒难忍”,就难在你想忍,双手也会自己做主,跑上去挠。
痛处与痒处,还是一门交际的学问,讲话的艺术。一个人不会说话,就老把话。说到人家痛处,揭了人家伤疤,让人误认为仇敌。或者说到自己痛处,泪水不由得止不住的流。而办事玲珑说话得体,则“挠到别人的痒处”让对方喜不自胜,引为知己,难事烦事都一口答应。
善说也好,善做也好,固然有技巧。但归根到底,是要本着一颗善心,多替对方着想,说话做事前思量一番,未必都能挠到别人的痒处,但大约也不至于说到对方的.痛处,让自己难堪,两败俱伤。
人都疼惜自己,不愿身心受苦,喜欢不痛不痒,保持恒定。实在不行,选择易对付的痒而不愿意痛。但痛有痛的好处。痛过,或锥心刺骨,或痛苦欲裂,或阵痛钝痛,个中甘苦滋味,记忆深刻。除了个别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主,痛过的人更会珍惜不痛的日子,一帆风顺的境遇。主持人柴静说,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定然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加淡然去面对挫折与不幸,并获得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方式,赋予自己更有价值的生活态度。散文家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遗憾的。没有疼痛过的人生,何其轻飘;没有伤疤可以细数的人生,何其苍白。
相对于痛给人生带来的警醒,痒则轻浮多了。挠挠就好,谁都不会在意,因为不深入,它也就登不了人生修炼法门的大殿。
痛与痒,有时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痒也未必都不堪一挠,也有些痒,很顽固,抓成了痛才罢。
比方起来,痒,是生活中的怪味零食,炒菜时用的特殊味精,周末狂欢的小插曲。痛,是生活中的大营养,厨房里不可缺少的盐巴,人生舞台的大慈悲。明白了痛处与痒处,不妨用轻松游戏的姿态迎接痒的洗礼,以感恩修炼的心接受痛的锤打。这样,痛与痒,会是人生路上两个好伴侣;痛处与痒处,会显得微不足道。
篇2:静与安处的美文
静与安处的美文
在十分热闹的聚会中,却听到一则安静的故事。一位农民为一家寺院送豆腐,看到和尚们整天在那里静静坐着,很享受的样子,很是好奇,就请求加入进去体会一下,不想刚一坐定,就想起有人若干年前欠他的一笔豆腐款还没收齐,当即起身告退,找人要账。
在我看来,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寓言。
之于卖豆腐者,钱比静重要,但事实真相是,静是最重要的。没有静,我们感受不到世界的富有和美丽;没有静,智慧根本无法起作用,诗意无法发生;没有静,心神无法安宁,而心神不宁的直接结果是灾疾。
古人之所以十分看重静,因为静是生命力,或者说是生命的体。累了一天,睡一觉,精神百倍,补给能量的,正是静。这个静,既是状态,又是能量。男女之爱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借助于对方让我们暂时回归静。同时,它还告诉我们,生命是在静中孕育的,尽管它看上去是激情,但那个激情正好是另一种静,因为在那个时间段里,我们没有杂念产生。因此,这个静和速度无关。出色的舞蹈演员在舞蹈时,看上去在动,但她的心是静的,因此打动人,她自己也在享受中。现在我们就会明白,古人为什么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在今天,能够体会到静、享受到静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我们的环境已经没有了静地。古人对静地的要求是,九里之内听不到牛叫声,显然,现代社会无法找到这样的地方了。当年回老家,当我走进那个小山村,从那个山头上走过的时候,就觉得进入了一种巨大的、充沛的、富有磁性的静。我每晚都会出去走走,一个人坐在山头上,抬头,明月就在当空,一伸手,星星就在掌心。那种寂静,真是有种融化人的力量。那一刻,我能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来自浩瀚宇宙的无尽滋养。这几年,已经没有当年的感觉了,因为村里已经有拖拉机和摩托车了,当年那种持久的浓烈的厚实的寂静,已经无缘享受了。
为此,闹中取静就成了一个课题。当下瑜伽之所以流行,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通过一定难度的动作,让如猿之心如马之意暂时粘在上面,给本体一个浮出水面的机会,回家的机会,喘息的机会。也就是通过一念,到达无念。
之后,我又尝试通过“现场感”取静,不料效果更好。比如,在非常热闹的环境,完全跟随那种热闹,在非常喧哗的场合,完全跟随那种喧哗。不久,我就体会到了一种粘在“色声香味触法”上的“光明”,然后回住在这种“光明”上,一种原来不曾体会过的喜悦发生了,有些妙不可言。
它,应该就是静的核。
蓦然发现,关于安静的焦虑消失了。为此,我讲过一句话,农历时代肯定是回不去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农历精神”,它作为人的基因也好,作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也好,永恒存在,确确实实存在,它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消失,不会因为骚动喧哗而消失。
自此,我不再赞同那些执意放弃城市生活到乡村去寻觅桃花源的做法,因为放弃这个词本身就是执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安处。就是说,如果我是城里人,我安处在城里,如果我是乡村人,我安处在乡村。问题是,现在的乡村人想到城里,城里人想到乡村,时代处在一个“大非分”之中,一个再大不过的“非静”就这样产生了。桃花源不在别处,就在心里。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有桃花源,他就会随时随地安处。这时,我们就会理解老子为什么要讲“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因为没有必要,因为当处就是桃花源,不需要跑来跑去,徒劳心神。
篇3:与心灵处,求知己随笔美文
与心灵处,求知己随笔美文
诗,我们不该轻视的一种文体!
诗是什么呢?只是非关乎理的一种文体吗?不是的,它更多的是能共通你我情感的一种思绪!它可以是一种幸福,一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是一种欲望,似戴望舒雨巷里结着仇怨的姑娘。也可以是轻离的惆怅,像徐志摩看到的不胜凉风娇羞般的日本女郎。是别离,在康桥的柔波里。是孤寂,在卞之琳赏景与被赏的姿态里。有大爱,在艾青《我爱这土地》里。有大恨,在闻一多《死水》里。落寞如郑愁予美丽的《错误》。不屈如曾卓《悬崖边的树》。
如果喜怒哀乐是人类情感的总概括,那么诗就是我们每个时段的心情阅历,我们总能在生活的每个时刻,每个时刻的每种心情里找到自己的情感依托,好友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己,而诗就是离我们心最近的伴侣,它们畅谈着我们不可言传的情趣,也让我们能体会到心里最渴望的那一景、那爱和那种生活!当分开时你说留下吻和每一声叹息,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在打扰你。离愁别绪的情结直指心底,还有什么不能被打动吗?当离别不可避免时,告诉自己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谁也不知道的明天,明天将从另一个早晨的开始。这时又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
诗的魅力我一直认为就是能体验现实中难以体验的大苦大悲,从新审视自己,每当这时你会有种按耐不住的兴奋,有些人为此沉迷,也有些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分享几首好诗吧,你会爱上它(我们的'知己)的
思念是一个伤心的梦,
睁着露水般盈泪的眼睛,
在星光流散的徜徉,
在静夜的怀里飘动,
思念是一曲悲哀的歌,
回忆的音符伴随期待的节奏,
在黄昏的夜里哭泣,
在夜半的风力倾诉。
也许相隔遥远,
熟睡的时候你什么也不曾听见,
也许时光流逝,
你只记得分离却忘了相逢那天
无法忘却,只怪思念太长,梦太短,风太轻,夜太柔。其实回忆也很简单,她的手,眼睛和耳边曾响过的那些不紧不慢的呼吸
只有寂寞,是一种有着无限延长感的情绪,太短了,就不是寂寞了。
或许走进去的思绪比记起来的思绪更能让我看清真相吧,而对应的诗句能让你走进自己的思绪里去。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作者:海子)
我想我已经够小心翼翼的
我的脚趾正好十个
我的手指正好十个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
我死去时别人又哭
我不声不响的
带来自己这个包袱
尽管我不喜爱自己
但我还是悄悄打开
我在黄昏时坐在地球上
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晚上
我就不在地球上早上同样
地球在你屁股下
结结实实
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或者我干脆就是树枝
我以前睡在黑暗的壳里
我的脑袋就是我的边疆
就是一颗梨
在我成型之前
我是知冷知热的白花
或者我的脑袋是一只猫
安放在肩膀上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远去
成群的阳光照着大猫小猫
我的呼吸
一直在证明
树叶飘飘
我不能放弃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为生
埋葬半截
来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们死看
呀,生硬的黄土人丁兴旺
这首诗里是海子的朴实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感动了我,他用一种平淡的态度和些许坚强勾勒出的生活姿态,过于轻松以至让人心疼老不死的地球,你好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却又包含着能触动心灵的坚强与无奈,或许你可以不爱惜你自己,但你要平凡的爱着生活,爱着你的呼吸,因为它,一直在证明着,树叶飘飘
或许表现的过于轻松,我们便会为他的坚强与朴实打动吧
梦园
现在,我们去一个梦中避雨
伞是低的,也是红的
你的微笑格外鲜艳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身后的
黑杨树,上边落着鸟
落着一只只闪电
把多少伤安静的隐藏于心底,才能勾勒出这种情景呢,不用华丽修饰,没有刻意,却弥漫在每个角落
顾城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的笔触一次次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一草一木一花,这些最简单的境与文字都能拼凑出最美最和谐的情感,意境是很飘渺的东西,就要用最简单的东西去营造这个虚拟的空间,即使你的思念在沉重,都要举重若轻!
写诗就是释放自己情感的同时提别人释放
他的诗首先内在是整体,情的统一,意散形散,是灵气,而每首诗的魂却只有完整的一个在支撑!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灵魂,所以他的诗才能随意而不做作,外显清淡读来却感情厚重
记得初读顾城的诗后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很好的体现了神奇的文体诗,带给心灵魔性力量的感受:
有一种距离无法承受,心情本不需要用思考来分析,当眼睛与心的距离接近直线的时候,再去读你,却有一种魔法性的力量,将彼此剖析的淋漓尽致,原来喜悦和悲伤都没有界限,你的一个小小分神,或许与我都无法承受,原来没有禁锢的思想过分单薄而今阳光明媚,于尘世本想勉强笑笑,却发现表情是如此刺眼,找不到思想,身体的部位都已迷路,想回忆什么,却发现过往与我,也早已沉默于是再一次我将属于自己的牵挂与哀怨拾起。自我的逃离,还是要浅尝辄止啊
诗也是最好的心理专家,因为诗里的景色都是有情绪在里头的!作者和景色的情绪能很好的合二为一就能把人物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读者也会感同身受同喜同乐,互为知心!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