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旗舰厅

“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的教学体会(锦集17篇)-凯发旗舰厅

发布时间:2023-03-08 06:08:5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的教学体会,本文共17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的教学体会

“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的教学体会

“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的教学体会

作者/杨启明 李飞艳

在学习化学平衡知识时,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认识较为浅薄。但实际上,很多较难的化学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常数k进行解决,甚至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些问题,它们都是以化学平衡为基础的。

例如有些学生不太理解“浓度越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平衡常数k与qc的关系解决。

所以,qc<ka,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

由以上例题可知,平衡常数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化学平衡常数不仅可以直接判定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可以间接通过平衡常数判定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或移动的方向,还可以用于热效应的判定。现总结如下:

1. 判断方向

(1) 起始反应的'方向。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各组分的浓度已知,可逆反应将向什么方向进行?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k就能轻松解决。

方法:将所给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而得到qc,若qc>k,则表明加入的物质中生成物浓度大了,而反应物浓度小了,平衡将逆向进行;若qc<k,则平衡正向进行;若qc=k,则表示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因此,利用qc与k是否相等,可判定可逆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例如吸热反应n2(g)+o2(g)?葑2no(g),在2 000℃时,k=6.2×10-4。2 000℃时,向10l密闭容器中放入2.94×10-3molno,2.50×10-1moln2和4.00×10-2molo2,通过计算回答:①此反应的初始状态是否为化学平衡状态?②若非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将向哪个方向进行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由题信息我们可以很容易计算出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94×10-4mol/l、2.50×10-2mol/l、4.00×10-3mol/l,再通过计算qc=8.60×10-4>k,所以该反应未达平衡,反应将逆向进行。

(2)平衡移动的方向。如果可逆反应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将向什么反向移动?方法与(1)中一样,仍用qc与k的关系。

例如800℃时,化学平衡co(g)+h2o(g)?葑co2(g)+h2(g)的平衡常数k为1,若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c(h2o)增大到原来的2倍,同时将c(co2)增大到原来的3倍,化学平衡将向什么方向移动?我们可将所改变的浓度代入到平衡常数表达式而得到qc,很显然qc>k,因此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 判断反应热效应

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只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也随着改变。若温度升高,k值变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 判定转化率

一定温度下,k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所以,我们可利用k的大小判定反应物转化率的大小。

例如27℃时,反应(1):n2(g)+o2(g)?葑2no(g),k=3.84×10-31,反应②:2so2(g)+o2(g)?葑2so3(g),k=

3.10×1025,判断这两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很明显,第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说明其反应的程度很小,几乎不能发生。而后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这个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转化率就很大。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

篇2: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就我本人的这节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信息-----验证预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最后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情况,新的平衡状态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的,这样为部分学生将来在研究有些题目中提到的等效平衡建立基础。最后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就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本节课更加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预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在课的结束时通过合理设计习题,既巩固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篇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这节内容也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探究相结合的,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经验。

一、在教学方法上,同样采取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在这里为了理解和巩固知识,结合图像教学,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图像。强化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二、在内容的处理上。

1、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不足的地方,如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这节内容处理上,先以一个实验作案例分析指导,在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效果比上次好多了。

2、学生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两个知识点上容易混淆。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既有联系性又有独立性,在教学处理上,既要分开又要有机结合。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速率都会加快,但学生会错误理解为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减小。

三、不足之处:1、学生实验由于不够熟练,时间上还是有点不够,部分探究活动未能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时间仍然显得不足。2、往后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

篇4: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应首先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关键在于突出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论。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论仍是本节内容教授的核心本质。

2、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情况较复杂,关键是要分清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压强对速率影响的万变题型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基本不变原则:压强的影响归根结底是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变化如果没有引起浓度变化,对速率则没有影响。

3、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4、化学平衡部分知识的检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平衡状态的判定、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的判定。这三方面均为重难点。教师在处理这类知识应用时,应牢牢把握一个解题原则:万变不离其踪。①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各种资料上总结的是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看正逆速率是否相等或浓度是否不变,②平衡计算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三种关系的规范应用,③等效平衡的判定可编设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练习先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判定依据:恒温恒容看数值,体积不变看比例;恒温恒压看比例。

二、抽象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为将本章较多微观抽象的的理论具体化,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通俗易懂能体现时代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进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化解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等许多知识同出一辙,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章课本内容已例举大量形象比喻,现把自己在教学中引用的一些实例列举一二:

1、使用正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比喻事例:体育课上跳高,降低竿的高度,跳过的同学就多。

2、平衡的建立有多种途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3、铁与硫酸反应加入醋酸钠速率减慢而氢气生成量不变。这里可把醋酸根的作用比喻为银行,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是家中的大量现金,部分存入银行(醋酸根),需用时提取,减缓了花钱速率,但资金总额未变。

我个人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时处变不惊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前几天听晓庄学院的在线继续教育让我感受颇多,其中钱志亮教授有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谈到教师与专家的区别是什么时说,教师是把一个原本复杂难懂的问题或事物用自己的理解,用最简单形象,容易理解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这就是教师。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提高教学质量要先从我们的业务本领做起,而不是变相转加在学生身上。

篇5: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反思其教学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尽量做到内容简单化,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并能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的复习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像分析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分不同情况加以分析,从本质上剖析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其次,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合成氨反应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反应的限度,自然地进入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教师先通过编设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最后,教师通过对几个高考图像的讲解指导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只是在旁边提醒、引导、点评,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否则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篇6: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注意一个化学反应采用同一种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等倍增加,但比例不变),从而使化学平衡保持原有的状态。因此,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常数亦无影响。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考虑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篇7: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二. 教学目标:

理解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四.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常数:

pc(g)+qd(g)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ma(g)+nb(g)< style='height:9pt' fillcolor=“window”>

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转化(mol/l) x (n/m)x (p/m)x (q/m)x

平衡(mol/l) a-x b-(n/m)x (p/m)x (q/m)x

平衡时:a的转化率=(x/a)×100%

【典型例题】

例1. co的中毒是由于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反应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o2 →o2+hb?co

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可造成人的智力损伤。抽烟后,测得吸入肺部的空气中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并已知37℃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那么,此时hbco的浓度是hb?o2的浓度的多少倍?

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可得:

又因为:肺部的空气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则:

则有:

=2.2%

co2(气)+h2(气)放热反应;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__ ___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当x=5.0时,上述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

(3)在850℃时,若设x=5.0 和x=6.0,其它物质的投放量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 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2(气)+h2(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可知,k变小,即小于1。

(2)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当x=5.0时,则有:k=5×1/3×1>1,此时生成的浓度偏大,而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保持不变,则必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

若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则有:k=x×1/3×1<1,即x<3时,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3)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当x=5.0时

co(气)+h2o(气)

co2(气)+h2(气)

起始(mol/l) 1 3 1 5

转化(mol/l) x x x x

平衡(mol/l) 1-x 3-x 1+x 5+x

a%=h2%=(5+x)/10=40%

同理可得:当x=6.0,b%=52.9%

解析: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1 3 0

转化(l) x 3x 2x

平衡(l) 1-x 3-3x 2x

则有2x/(4-2x)=25%,x=0.4,则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x):(3-3x)=1:3。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固定的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p前/p后=4/(4-2x);160atm/p后=4/3.2,p后=128atm。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的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设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为a,则氢气的体积为:100-a,则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a 100-a 0

转化(l) x 3x 2x

平衡(l) a-x 100-a-3x 2x

则有:ρ前/ρ后=v前/v后;100/(100-2x)=1.25,x=10ml。

又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则有:混合气体的总质量=28a+2(100-a),

则有:[28a+2(100-a)]/100-2x=15.5,可得:

a=40 ml

则:氮气的转化率为:10/40=25%

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 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 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 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平衡后温度保持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平衡时浓度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3、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浓度为0.02mol/l,在60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mol/(l?s)

b. 在2s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1.1倍

c. 在平衡体系内含n2o40.25mol

d.平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4、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x(g) 2y(g)

2z(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的转化率为( )

a. 10% b、50% c、60% d、70%

5、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将一定量的nh3加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2nh3(g)

n2(g)+3h2(g),当达到平衡时,测得25%的nh3分解,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

a、1.125倍 b、1.25倍 c、1.375倍 d、1.50倍

6、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和1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 (g)

co2(g)+h2(g),达平衡状态后,得到co20.6mol;再通入0.3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9mol b、0.8mol c、0.7mol d、0.6mol

7、将0.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 1 * gb3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1

= 2 * gb3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1

= 3 * gb3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 4 * gb3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 1 * gb3 ① = 3 * gb3 ③ b、= 1 * gb3 ① = 4 * gb3 ④ c、= 2 * gb3 ② = 3 * gb3 ③ d、= 3 * gb3 ③ = 4 * gb3 ④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g)+5q(g)

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

9、某容器中加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是3mol/l、4mol/l、4mol/l,则反应开始时h2的浓度是 ( )

a、5mol/l b、10mol/l c、8mol/l d、6.7mol/l

1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

h2s(g) k1

s(s)+o2(g)

so2(g) k2

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 )

a、k1+ k2 b、k1 -k2 c、k1 ×k2 d、k1/k2

11、有可逆反应2a(g)+2b(g)

2c(g)+d(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选用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发现反应温度在100℃~400℃的范围内,每高10℃,反应速度为原来的3倍,在400℃~450℃时,每高10℃,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10倍,而温度高于450℃时,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3倍,若其它反应条件不变,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并保持温度不变。往容器里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两种气体物质,反应进行5min后,试推测容器内的压强可能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填正确的字母编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并已达平衡,再维持温度不变,将压强由100kpa增大到500kpa平衡发生了移动,但却发现平衡向左移动,你是否怀疑勒夏特列原理对平衡系统的普遍适用性?________;试写出你的分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25℃时,下列反应式及其平衡常数: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 +o2(g)

2h2o(g) k2=2×1081

2co2(g)

2co(g)+o2(g) k3=4×10-92

(1)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

(3)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氧气的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汽车尾气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市政府要求全市对所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完成改装,以求基本去除氢氧化物、一氧化碳污染气体的排放。而改装后的尾气处理装置主要是加入了有效催化剂,请你根据以上有关数据分析,仅仅使用催化剂_________(填能或否)促进污染气体间的反应,而去除污染气体。

13、可逆反应co+h2o

co2+h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了平衡。当温度为749k时,kc=2.60,问:

(1)当co起始浓度为2mol/l,h2o起始浓度为2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2)当co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为6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14、在接触法制硫酸中,将so2与空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后进入接触室,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为原来的88%(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试求:

(1)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2)若生成的so3可在吸收塔中完全被吸收,则排出的尾气中so2的体积百分含量。

15、在673k,1.01×105pa时,有1mol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g)

xb(g)+c(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在平衡混合气体中,a占其体积百分比为58.84%。混合气体总质量为46g,密度为0.72g?l-1。求:

(1)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a的平衡转化率;

(3)x值

(4)相同条件下,反应前a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气体密度的几倍。

【试题答案】

1、ad 2、ac 3、b 4、a 5、b

6、c 7、b 8、a 9、b 10、d

11、(1)

(2)催化剂在400℃~450℃活性最大

(3)b;在该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4)不;可能反应物中某物质的状态发生变体。

12、(1)

(2)2×10-82

(3)no;h2o;co2

(4)能

13、61.7%,86.6%

14、96%,1.56%

15、(1)39.73 (2)a的转化率为32%

(2)x=2 (4)反应前a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气体密度的1.16倍。

篇8: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化学是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笔者从自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体会及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化学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作 者:宫梓惠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h3 关键词:化学教学   体会  

篇9:《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根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讲授课程重点难点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以科研促教学水平的提高、丰富课程考核方式.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黑河学刊 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 年,卷(期): “”(5) 分类号:g710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   体会  

篇10:南京九年级化学教学建议体会

南京九年级化学教学建议体会

南京九年级化学教学建议体会作者:端木守拙南京市教研室编写新一版本的《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建议》,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细化,对于我们一线的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本书在第一学期发给我们学校三位化学教师之后,在区教研室化学教研员的指导之下,我们五位老师及时根据教学展开校本教研,研讨各个章节的教学建议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再结合本校特点,得出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单元又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单元,能否学好这一单元,并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化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对今后的教与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1要实现的目标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激起学生“我能学好化学”的自信。课题2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习题“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按探究目的、步骤和方法、现象和结论等写出探究报告”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一环,应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课题3教学中,在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前,应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整洁,等等。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概念多,教学中,可以采用从同类事物的个别感知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理解不同概念种差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再回到运用概念对具体事物进行判断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理清概念间的区别,学会知识的简单运用技能。本单元涉及的“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分类的思维方法等,应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课题1可以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以实验为依据研究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题2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知道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氧气跟s、p、fe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知道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合反应(化学变化)、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本课题中出现的氧化物、氧化性、氧化剂等概念,可以不作深入的探讨,留待后续的学习中去解决。课题3认识分解反应与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要研究的内容:反应原理、原料选择、装置、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方法,气体验满及鉴定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与探究,应紧密联系前一阶段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的学习,把重点摆在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操作上。因为本课题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示范,另一方面要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使学生在明白原理的情况下达到熟练操作的要求。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三个课题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水、利用水,形成一个较完整、较独立的学习板块。要充分利用教材。本单元教材扩充了趣味性较强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乙醇与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如氨的扩散,过滤液体。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树立大胆探索的意识。此外,36幅彩色实验插图既有显示装置和仪器的,如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更多的则是凸现了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如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等,使学生对实验中多彩的现象、严密的过程、精美的仪器及状态各异的物质等一目了然。在教学中用好教材是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该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互补,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配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地学习了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化学》接触仅两个多月,积累的'化学知识有限,加之第一次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知识和心理准备都不足,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本单元的第1个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合适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又要利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这一课题。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明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搜集整理数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练习要讲求质,也要讲求量。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设计练习时要既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考虑问题的典型性。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单元是继第二、三单元学习的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弄清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制法、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组织好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活动与探究。(3)做好有关碳的氧化物性质的实验。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要保证一次成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第九单元《溶液》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关溶液的计算要把握好深广度。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千万不要引入过难的有关溶液的计算,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十单元《酸和碱》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中安排了6个“活动与探究”,每个课题3个,是探究学习安排得最多的单元。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应重引导,从都能使指示剂变色、都能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都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等方面发现其共性。抓住学生试图解释酸具有共性的原因的心理需求,把[实验10-9]中有关酸的内容加入进来,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和酸的通性及其解释。由于有了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的经验,所以,碱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在生活中利用碳酸钠较多的是它的碱性──去油污;在生活中利用碳酸氢钠较多的是也是它的碱性──用作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教材中有

篇11: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

摘要:目的问题教学法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问题教学法是把众多案例中精选其中代表病历为模板,接着提出系列代表性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启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必须去探索的是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应用这些所学来的知识能够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们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篇12: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7]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1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33-9351.

[8]石敬萍1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技能学习自主性的尝试[j]护理学杂志,,19(23):53-551.

篇13:教师实习体会: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教师实习体会: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最近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让我对自己近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所反思。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大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没有见过的题目,学生不知该从何入手,主要原因:复习不到位,基础知识不扎实。

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他们又感觉我是新教师,上课有些松散,上课无法专注学习,只是浮在表面,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本身的缺点很多,对教材的分析不够,知道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处理方式不到位,教学方法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学效果离我的期望相差很大。

一、对学生学习引导的反思

初中的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化学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初三的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主动学习化学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可是,我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这怎么能怪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化学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我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化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好学”的假象,我都是成功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比如,教师在讲解“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对“配平”讲解的不透彻,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配平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没有提高;还有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近。总之我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即要分层教学。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能较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要扬长避短,认真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认真备课,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每一堂课,把握好重点与难点,多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研究中考趋向,是自己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

篇14:化学应用专业英文简历

化学应用专业英文简历模板

english resume

dear sir or madam,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 spending time to read my application letter.

to create a good opportunity for both of us,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as below:

personal information:

name: xiaoling zhang                                                     e-name:vivian

age:28                                                          gender:female

major:1. applied chemistry  2.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raduated schoo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lish level:  cet-6

working experience: 3years

mobile: 13538826962        e-mail: vivian5253@sohu.com

work description:

july ---may ,worked in maoming petrochemical mineral ltd .at the beginning i mainly charged of analysis products through chemic methods and reseached new products ,settled some producing problems.2 years later i chang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purchased producing materials which i must analyse them and make sure them in good quality and low price,followed up production process,made purchase plan ,received oversea visitors ,contacted customers by telephone and e-mail,dealed with some relative document, etc.

special skill:

1. knowledge covers the area of chemistry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 3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has improved my ability of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3.fluent in english,mandarin and cartonese

4.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ocedure

5.proficient in ms such as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

self-assessment:

1.responsible,honest,easy-going and team work

2.dynamic and pleased to accept challenge

3.willing to study constantly and render all my knowledge to work

4.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self value increment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best regards

vivian

篇15:化学知识的应用

【摘要】化学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素来有着“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的美誉是因为化学已经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化学使地球上的物质变的更加的丰富,使人类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使很多的学科在它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学习使用我们所知道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人们生活中所起到的贡献。

化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化学在人类的将来也将会变得无比的重要。

篇16:化学知识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什么是化学

很多学生学了很多年的化学确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到底什么是化学,他们一谈到化学无非就是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等。

其实化学从深沉一点思考无非就是变化二字,化学就是用地球上已有的且数量较多的物质通过各种化学变化产生出地球上数量较少的或者是暂时还没有发现但是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物质。

我们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就是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所要满足的条件和一些守恒的原理。

我们在拥有了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实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

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多如牛毛,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的世界。

当我们学过酸类物质可以和碳酸化合物发生反应时,我们就不会再为热水壶或者热水器低下的那一层白色的垢物而感到烦恼了,用日常生活中用的醋酸就可以很好的解决。

当我们学过化学之后就不要再为蒸馒头时加入小苏打粉而感到奇怪了,因为小苏打的成分就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时候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馒头膨胀,所以蒸出的馒头又软又甜。

还有我们如果散步最好选择是在傍晚的林荫道下而不是在清晨的林荫道下,虽然这被归纳为生物学科的范畴,但是生物学科只有应用化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体现了化学为其他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发展。

上面所举用的例子只是生活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有时感叹化学中有时候出题太怪,其实这些所谓的“怪题”都是来源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很好的应用化学也是一种去学习化学知识很好的方法。

三、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提到化学就不得不提它在医学上所起到的贡献。

在化学不发达的年代,很多疾病对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灾害。

在近代,有机化学迅速的发展为这些珍贵的药物进行批量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有机化学首先是对这些药物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这些药物所具有的所有的成分,再通过实验来分析这些成分的有效部分和这些有效部分的化学结构。

当知道了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后就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生产出具有同等效果的药物,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药物的价格使平常的人们也能够用得起这些药品。

更重要的是近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些疾病通过预测的结果来分析出治疗疾病的药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化学反应来制造出这一些医疗领域从不具有的新的药品。

这不得不说是医学领域里面的惊天变化。

化学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的疾病。

化学为医疗领域做出的这些重大的贡献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不再害怕一般的疾病。

四、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毫不夸张的可以说化学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想想过去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时代,农民只有通过人畜的粪便和焚烧树木枯草作为肥料,这种耕种方式的收成当然是及其低下的,可以假象一下这种耕种方式如何来养活如今地球上这个数量及其庞大的人类。

化肥的使用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可是现在的人们却对这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产品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他们都向往着那些不使用这些化学产品的农产品。

他们认为化肥的使用改变了土地原有的成分,这些观点是正确又可以理解的。

但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为了增加农场品的产量过度的使用这些化学产品,过度的依赖这些化学产品。

这些生产化学产品的厂家也不愿意花费钱财提高和更新这些农场品。

因为害虫对一种药物产生抗体时农民就使用更多的药物,害虫的抗性就越强从而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些化学产品时应该正确有度的使用,不能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发展眼观。

即使这样,化学产品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依旧不可磨灭,只是我们在使用这些化学产品时一定要进行深深的思考。

五、憧憬将来化学为人类带来的变化

人类现在最担心的是能源能的问题,如果将来的石油、天然气等等这些能源都用完了的时候人类又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化学来生产出大量的新能源。

我们都憧憬着将来这一天的到来。

化学是否能够合成新的材料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合成出一些现在还不能够治疗的疾病的药物。

化学是否能够解决现在一些化学产品对现在自然造成的这些问题。

这一切我们都积极的憧憬着,我们都应该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扎扎实实的去学习化学已有的知识和大胆的去运用和创新。

我们相信我们现在所想象的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上文中谈论的只是化学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化学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让我们的生活受益无穷。

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应该好好的去运用这一些知识,在运用中去好好的学习和掌握着这些知识。

如果自己对化学有兴趣就勇敢去化学的领域去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夏祖学,刘长军,闫丽萍,杨晓庆《化学研究与应用》第4期-维普资讯网

篇17:化学应用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真诚地感谢你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自荐材料。

我xxx,是xxx大学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

本专业设三个专业方向:商品检测与化学安全;功能分离材料及应用;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宽厚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在化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如化工、食品、制药、环境、能源、材料、质检等)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技术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分离与富集技术、商品检测与化学安全、食品分析、环境检测、高分子化学、功能分离材料及应用、有机合成、绿色化学、食品添加剂、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等。

我来自农村,艰苦的条件磨练出我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坚韧个性。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正激越豪情、满怀斗志准备迎接。我坚定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付出总会有回报!

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你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

工作上,我还稚嫩也欠缺经验。但我年轻并充满热情。我有顽强的战斗力,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我目标及人生价值

“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著的追求。“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念。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更上一层楼!全体员工健康进步!

此致

敬礼!

生活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化学年度教学总结

化学教学总结

相关信息

  • 05-19
  • 06-17
  • 05-06
  • 05-06
  • 网站地图